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新闻动态
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团队”喜获首届“济南教育榜样”之“潜心育人榜样”
日期:2020-12-17
阅读量:


山东师大附中校长荆兆晶(中)领奖

2020年12月17日上午,首届“济南教育榜样”选树活动颁奖盛典在济南艺术学校正谊剧场隆重举行。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团队”喜获首届“济南教育榜样”之“潜心育人榜样”。山东师大附中校长荆兆晶出席颁奖盛典并代表学校领奖,“‘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团队”成员、党政办公室主任杨平和团委副书记胡兆强参加颁奖盛典。

首届“济南教育榜样”选树活动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济南市教育局和山东商报社联合举办。在学校推选、区县评选推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共选树出学前领军榜样、基教改革榜样、暖心服务榜样、智创团队榜样、扶贫支教榜样、职教创新榜样、潜心育人榜样、为人师表榜样、教育管理榜样、党建先锋榜样等10大类、共100个首届“济南教育榜样”。每个榜样的先进事迹、奉献精神都诠释了‘政治坚定、心存敬畏、事不避难、快干实干’的济南教育精神,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团队”2012年开始建立,由杨平、朱玉君、张萍、胡兆强、杨阳、杨梅、刘曙光和宋德洋等八位教师组成。八年来,形成了系统的“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创办了学校“微电影节”,鼓励学生创作微电影作品,倡导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人物或感人事迹为题材,以班级团队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自导自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正能量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实现正能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目标。“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对于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改革创新、增强德育和美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截至目前,山东师大附中已成功举办五届“微电影节”,并有12部学生作品在国际、国家、省比赛中获得18个奖次,其中包括“第五届中欧青少年电影节最佳中学生影像奖”、全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等等。山东师大附中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组织奖”,“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团队中的杨平、朱玉君、杨梅、胡兆强等多位老师获得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全国中学生原创影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和全国青少年微电影展评活动“优秀教师指导奖”。

“微电影”,大德育,新美育。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校本部课程团队,在德育、美育融合教育的路上,不停探索,不断创新。

撰稿:吕慧珍 摄影:徐蓉辉 审核:杨平 网络编辑:杨华

获奖证书

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团队

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节颁奖典礼

刘卿如影片荣获“第五届中欧青少年电影节最佳中学生影像奖”和全国青少年原创影片大赛“最佳影片奖”

媒体报道

(刊于《山东商报》2020年12月16日T22版 记者张雯雯)

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团队:

“微”观校园里擦亮德育、美育新品牌

在山东师大附中,从教22年的杨平是一名资深化学名师,她的化学课堂深受学生喜爱。从2012年开始,杨平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微电影创作》德育校本课程的老师。以她为核心的八人骨干教师团队,在执行策划一次校园微电影视频拍摄时找到灵感,进而开设了《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将德育、美育有效融合,让学生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一条校园微电影引出的课程灵感

2012年,杨平接到一个任务——策划拍摄一部学校微电影。怎样呈现附中的精彩?用什么新鲜的创意?社会上有很多专业视频拍摄团队和工作室,全部打包给他们拍片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杨平没有盲目着手,她在日常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发现,学生们对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呈现方式十分感兴趣,也有很多奇妙创意。“拍摄校园微电影的机会,正是发挥学生聪明才智,锻炼综合能力的好机会。”于是,经过和校领导以及筹备团队其他教师商量,杨平决定给学生更多机会,从征集创意到剧本创作、导演、摄影、表演、后期制作等,均由学生、老师协同部分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就这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学校首部微电影《春之韵》诞生了。

“8年过去了,这些孩子很多都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我还清晰记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头脑风暴’、磨剧本、试镜头的每个日夜,尤其是微电影定稿最终发布时,孩子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表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杨平说。而更让她惊喜地是,学生通过参与微电影创作和制作,可以多角度透视生活、全方位培养素质、精深化发展特长。

“这不正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吗?”想到这里,杨平在校领导大力支持下,与其他学科的朱玉君、张萍、胡兆强、杨阳、杨梅、刘曙光和宋德洋等七位教师组建团队,决定开设一门“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一方面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更主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特色德育的新路径。

体验式德育依托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如何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不再是简单的说教,是当下每个学校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在国家与地方出台的政策中,明确将影视纳入美育课程,这也为微电影德育课程又增添了美育的价值。

随着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DV、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们已不满足简单的聊天工具和短视频制作,他们对微电影制作的兴趣日益浓厚。这种融形、声、色、知、情、意于一体的呈现方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发挥空间,也成为了高中德育、美育实施途径的新选择。

在“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核心团队中,老师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这让这门校本课程具有了跨学科学习、合作与体验学习的特点。通过给学生上“微电影创作”课程,杨平发现,无论是剧本创设、拍摄、后期制作剪辑等,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通过反复修改剧本,学生体会剧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在过程中感受正能量。“这种体验式德育是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替代不了的。”团队成员、附中团委副书记胡兆强说。

学生当主角,为主动学习赋能

“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正好可以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手段的探索欲。每次上课时,学生们不仅会提出很多新的构想,更会主动去发现并试图解决一些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以学生的需求为课程开发的重点,让学生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规划中来,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提升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杨平说。

语文教师朱玉君告诉记者,微电影剧本写作涉及文学领域,学生们会分工合作,提前搜集大量的资料作参考;在剧本修改过程中,对其写作能力也有提升;在台词背诵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而后期编辑还涉及美术、音乐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作为老师,我们不干涉他们的创作过程,只是在关键节点进行指导,这就为学生主动学习赋能。”朱玉君说。

英语老师张萍也说,有些学生会自编自导一些英文情景剧,小组之间也会对比,有时为了一个单词表达还会争论,甚至创设好几种语境语态。“学生主动学习,是作为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张萍说。

山东师大附中校长荆兆晶表示,以普通高中学生为主要力量进行微电影创作的探索创新,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改革、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在基础美育中增设新媒体艺术,更能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微电影节”星光璀璨,成学校特色名片

“主体·活动·发展”是山东师大附中一直以来坚持的德育理念。光有课程还不够,各类特色活动更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微电影,不能只在课堂上讲理论,写剧本,更要有完整的作品对外展示。于是,2013年,杨平及团队其他教师策划启动了学校首届“微电影节”。“我们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征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网络、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推送,并发起公众投票,最终获奖作品还会在学校展映。”杨平说。另外,每年的“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也已成为学生们最盼望的节日,被称为附中“奥斯卡”。大家盛装出席,签名、走红毯、领奖杯……可谓星光璀璨,一点不输真正的电影节。

附中首届微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刘蓓说:“我通过观看微电影,写微电影影评,创作微电影剧本,拍摄微电影、参加微电影节的展示、反思、分享、领悟,让自己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艺术情感得到了舒展。我大学最终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可以说与参加附中微电影创作密不可分。”

微电影节为学生的光影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用镜头记录身边事、书写青春校园、讴歌新时代的热情。“我们倡导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人物或感人事迹为题材,以班级团队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自导自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正能量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实现正能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目标。”山东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孟宪喆说。

2019年3月,杨平依托“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申报并成功立项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名师优管专项课题《普通高中“微电影创作”特色课程建设及实施研究》,与团队成员一起,将校本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深入探索“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课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截至目前,山东师大附中已成功举办五届“微电影节”,形成了系统的“微电影创作”德育+美育校本课程体系,并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自第二届微电影节开始,学校开始选送学生“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作业作品参加校外比赛,目前,已有12部学生作品在国际、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得18个奖次,其中包括“第五届中欧青少年电影节最佳中学生影像奖”、全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等等,“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团队中的杨平、朱玉君、杨梅、胡兆强等多位老师获得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全国中学生原创影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和全国青少年微电影展评活动“优秀教师指导奖”,山东师大附中也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组织奖”。

“微电影”,大德育,新美育。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校本部课程团队,在德育、美育融合教育的路上,正在不断创新,不停探索。

校本部

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北街3号

电话:0531-86187151

邮编:250014

传真:0531-86982014

幸福柳分校

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幸福柳路1066号

电话:0531-81921555

邮编:250100

MAIN CAMPUS

Add: No. 3 North Shanshi Street, Lixia District, Jinan

Tel: +86-531-86187151

P.C.: 250014

Fax: +86-531-86982014

XINGFULIU

Add: No. 1066 Xingfuliu Road, Wangsheren Subdistrict,Licheng District,Jinan

Tel: +86-531-81921555

P. C.: 250100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师范附属中学 鲁ICP备06004854号-1